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
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全球就業市場,為勞工和企業帶來機遇與挑戰。AI自動化重複性工作並提升生產力,但同時也引發了對職位流失及新技能需求的擔憂。了解AI對就業的影響,有助個人和組織為數碼時代的未來工作做好準備。
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就業?...
人工智能(AI)正迅速改變工作世界。從工廠車間到企業辦公室,AI技術正在自動化任務、增強人類能力,甚至創造全新職位。
這種雙重性質——取代部分工作同時創造其他職位——在全球引發了既興奮又擔憂的反應。
站在這場技術革命的前沿,了解AI如何影響各行各業的工作,以及這對未來工作的意義,至關重要。
AI與職位流失:自動化威脅
關於AI最大的擔憂之一是其可能通過自動化取代勞動力。先進的算法和機器人現在能以更快且更低成本完成許多例行或重複性工作。
生成式AI可能使全球約3億全職工作面臨自動化威脅,約佔全球勞動力的9%。
— 高盛分析
許多面臨風險的職位集中在數據處理、行政支持和例行製造等領域。
製造業自動化
- 自2000年以來裁減170萬製造業職位
 - 裝配線工作自動化
 - 體力勞動被取代
 
白領自動化
- 數據分析與內容生成
 - 客戶服務互動
 - 行政及文書工作
 
最易受影響的職業類別
文書及行政
客戶服務
零售及銀行

未來預測
隨著AI持續進步,專家警告自動化範圍可能擴大。一些研究預計,到2030年代中期,若AI能力保持當前速度,近50%的工作可能至少部分被自動化。
這意味著受影響職位的員工可能轉向專注於工作中更高層次或更具人性化的部分,而非一夜之間被完全取代。
經濟學家常將此與過去技術變革相比較——雖然自動櫃員機(ATM)自動化了基本銀行交易,銀行員工則轉向關係管理和銷售。同理,若AI處理繁瑣工作,人類可專注於策略、創意或人際互動任務。
然而,AI帶來的短期衝擊對許多勞工而言確實存在,且影響遍及多個行業。
AI作為職位創造者:新角色與機遇
儘管面臨挑戰,AI並非僅是職位殺手——它同時是強大的職位創造引擎。歷史證明,重大技術進步長遠來看往往創造的工作多於消失,AI似乎也將遵循此趨勢。
技術進步(包括AI)預計到2030年將創造1.7億新職位,同時取代約9200萬現有職位。這意味全球淨增約7800萬個工作機會。
— 世界經濟論壇分析
換言之,未來工作可能充滿新機會——前提是勞工具備抓住機會的技能。
新興AI專注職位
核心AI專家
推動AI發展的高需求技術職位。
- AI專家與研究員
 - 機器學習工程師
 - 數據科學家與分析師
 - 大數據專家
 
AI支援生態系統
支持AI實施的新興職類。
- AI模型訓練師
 - 提示工程師
 - AI倫理學家
 - 可解釋性專家
 
AI促進人本領域增長
關鍵是,AI還能通過提升生產力和降低成本,促進科技外領域的職位增長。以醫療為例:AI工具可協助醫生分析醫療影像或建議診斷,讓醫護人員能服務更多病人——這可能導致招聘更多醫療人員以應對需求增長。
醫療保健
教育
物流

2030年前最大預期職位增長與減少。此圖表摘自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未來工作報告》,展示2030年前全球預計增減最多的職業。
高需求行業
- 農場工人:食品安全投資
 - 送貨司機:電商增長
 - 軟件開發者:數碼轉型
 - 護理人員:人口老齡化
 
易受自動化影響職位
- 數據輸入員:例行處理
 - 秘書:行政自動化
 - 銀行櫃員:數碼銀行
 - 收銀員:自助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部分職位會消失,但許多從事這些工作的勞工將轉向新職位——通常是圖表左側增長的職位。
這凸顯了隨著工作性質演變,再培訓與職業轉型的必要性。
行業全面影響:各領域均感受變革
AI對就業的影響幾乎<強>遍及所有行業。早期許多人以為AI只會擾亂科技公司或高度數碼化企業,但現在我們知道影響範圍<強>更為廣泛。
從<強>製造業到醫療保健,從<強>金融到農業,沒有行業能完全免受AI影響。然而,影響的性質和程度因行業而異:
製造與物流
該行業多年來已廣泛自動化,AI正在加速這一趨勢。機器人和AI導向機械負責工廠和倉庫的裝配、焊接、包裝及庫存管理。
傳統製造
- 裝配線工人
 - 人工質檢員
 - 基礎機械操作員
 
科技強化製造
- 機器人工程師
 - AI系統整合師
 - 維修技術員
 
AI還優化供應鏈——預測需求、管理庫存及路由運輸——這提升生產力,並促進物流協調員和數據分析師等職位增長。
金融與銀行
金融業正經歷AI驅動的運營變革。算法交易系統已自動化許多曾需大量分析師的股票及外匯交易工作。
- 詐騙偵測:AI模型識別可疑交易
 - 風險評估:自動化信用評分與承保
 - 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處理例行查詢
 - 投資分析:AI協助投資組合管理
 
零售與客戶服務
零售自動化正在改變店員、收銀員和銷售代表的工作格局。自助結帳機和線上購物機器人大量出現,減少實體店結帳人手和銷售員需求。
自動化影響
- 自助結帳系統
 - AI聊天機器人支援
 - 無人商店購物
 
新機會
- 客戶體驗管理
 - 電商履約
 - 數碼營銷職位
 
醫療保健
AI對醫療職位的影響主要是輔助而非取代。AI被用於分析醫療影像(放射學)、建議治療方案、轉錄醫療筆記,甚至用智能設備監測病人生命體徵。
例如,AI可標記X光片中疾病早期跡象供放射科醫生審核,節省時間。這意味醫生能治療更多病人,護士則可自動化例行記錄,專注病患護理。
護理及其他照護職位預計在本世紀末顯著增長。許多人視AI為釋放醫護人員從事同理心和人本照護的工具,而非威脅。
教育與專業服務
教育、法律服務和諮詢等行業也在適應AI。在教育領域,AI輔導系統和自動評分軟件減輕教師行政負擔,但教師仍需提供指導、批判性反饋及社交情感支持。
- AI個人化學習體驗
 - 教師更專注於指導
 - 行政任務自動化
 - 教育科技新職位出現
 
在法律領域,AI可快速起草例行合約或進行文件審查(電子發現),減少初級律師或律師助理的繁瑣工作時間。因此,部分入門法律職位減少,但律師可專注複雜分析、法庭策略及客戶互動。

各行業面臨的挑戰是管理這一轉型——幫助現有員工轉換新職位或提升技能,適應舊職位演變或消失。
技能格局變化:適應AI驅動的職場
隨著AI改變工作,也改變了在職場中茁壯所需的技能。在AI時代,先進技術技能與強大的人本技能同樣重要。
這意味著終身學習與技能提升成為必須。勞工不能再依賴早期職涯獲得的固定技能組合;持續培訓成為跟上AI驅動變革的新常態。
雙重技能需求
AI與數碼素養
-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
 - 數據分析與解讀
 - 數碼工具熟練度
 - 程式設計與自動化
 
獨有人類能力
- 批判性思維與創造力
 - 情緒智商
 - 溝通與領導力
 - 問題解決與適應力
 
企業應對技能差距
企業意識到迫在眉睫的技能差距,並積極回應。大多數雇主(約85%)表示計劃加大對員工技能提升與再培訓計劃的投資,以應對AI帶來的挑戰。
正規培訓
數據科學、AI及數碼技術的結構化課程。
在職指導
實務指導使用新軟件與AI工具。
在線認證
提示工程、AI倫理及相關領域的專業證書。
63%的雇主表示技能差距是採用新技術的主要障礙。若員工缺乏合適技能,企業無法充分實施AI及其他創新。
— 行業技能差距調查
個人勞工策略
年輕專業人士
中年職場人士
教育體系

因此,未來屬於那些與AI協作的人:掌握使用AI作為工具的技能,並專注於獨有人類的才能以互補AI。
全球視角:不平等、政策與未來工作
AI對就業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均衡。各國及不同人口群體間存在明顯差異,引發對不平等擴大的擔憂。
地區影響差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發現,約60%的發達經濟體工作可能在未來數年受AI影響,相較之下,新興市場為40%,低收入國家僅為26%。
不平等問題
在國內,若管理不當,AI也可能擴大不平等。通常,高技能及高收入勞工更能從AI中受益——他們可利用算法提升生產力並獲得更高薪酬。
高技能勞工
- AI工程師與管理者
 - 生產力與薪資提升
 - 更好適應AI工具
 
低技能勞工
- 例行辦公室職員
 - 職位流失風險
 - 薪資停滯可能
 
在大多數情況下,若無干預,AI可能加劇整體不平等。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
政策應對框架
這些複雜性意味著政策制定者扮演關鍵角色,協助平穩過渡。政府、教育機構與企業需合作制定政策,幫助勞工適應AI影響。
安全網
失業救濟與職業介紹服務
再培訓
技能發展與轉型計劃
監管
倫理AI部署指導方針
政策工具與倡議
教育與培訓
- 學徒制與職業培訓
 - 數碼素養計劃
 - 終身學習帳戶
 - 強調STEM教育
 
勞工保護
- 鼓勵勞工再培訓的激勵措施
 - 公共職位創造計劃
 - 更新勞動法規
 - 普遍基本收入討論
 
需要「謹慎平衡的政策」以利用AI優勢同時保護人們。這不僅包括培訓與安全網,還有強大的勞動市場機構。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琳娜·喬治耶娃
AI作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AI本身也可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正如AI擾亂工作,它也能用來幫助勞工與政策制定者應對變革。
- 職位匹配:AI工具協助人們配對新工作或培訓計劃
 - 個性化學習:AI平台提供定制技能發展
 - 勞動市場預測:預測未來技能需求以針對性教育
 - 風險分析:識別最易受自動化影響的地區或行業
 

總之,雖然AI帶來挑戰,但它也可成為打造更高效且更具人文關懷未來工作的盟友——前提是我們做出正確選擇。AI時代已來臨,透過深思熟慮的行動,我們能引導其走向普惠繁榮,而非加劇不平等。
結論:駕馭AI驅動的未來工作
AI對就業的影響是深遠且多面向的。它消除某些職位,大幅改變許多其他職位,同時為具備合適技能者創造新機會。
在各行各業,人機平衡正在轉變:AI承擔更多重複性工作,人類則被推向更高層次職能。
隨著AI處理例行任務,人們有機會從事更有意義和創造性的工作。且隨著AI推動經濟增長(部分估計稱未來數年全球GDP可增7%),這種增長可轉化為我們今天甚至無法想像的領域的職位創造。
前進之路:投資於人力
最終結果——AI是導致大規模失業還是豐盛時代——將取決於我們如何管理這一轉型。投資於人力至關重要。
技能發展
裝備勞工與AI協作的技能,並重新設計教育以面向未來。
支援系統
為受影響者提供安全網與轉型協助。
協作方式
企業、政府與機構共同推動負責任的AI採用。
企業責任
企業必須以增強勞動力而非僅僅削減成本的方式擁抱AI。
政府行動
政府需制定鼓勵創新同時提供保障與培訓的政策。
全球合作
國際協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有益採用AI。
AI時代已來臨,我們仍有能力確保它為所有人帶來繁榮。
— 未來工作報告
最終,AI是一種工具——非常強大的工具——其對就業的影響將取決於我們的集體作為。若我們迎接挑戰,便能利用AI釋放人類潛能,創造一個不僅更高效,且更有價值與人文關懷的未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