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正迅速改變教育與訓練的面貌。AI 驅動的工具能客製化學習體驗、自動化例行工作,並開啟新的教學資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AI「有潛力解決教育中一些最大的挑戰」,並加速實現聯合國教育2030議程(永續發展目標4)等全球學習目標的進展。
同時,國際專家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AI 必須公平使用,讓「每個人都能受益」於這場科技革命。
本文探討 AI 在教室與訓練計畫中的應用、帶來的好處,以及有效運用時需面對的挑戰。
個人化學習與適應性系統
AI 的一大優勢是個人化學習。適應性平台會分析每位學生的表現(例如測驗成績或反應時間),並調整教學內容:對學生較困難的主題提供額外練習,掌握良好時則加快進度。研究顯示,這種個人化能提升學生參與度與學習成效。
AI 也能即時提供個別作業回饋,讓學生能立刻發現錯誤並修正。這類系統讓學習者能依自己的節奏學習,彷彿每位學生都有專屬家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專家指出,當這些 AI 工具以包容性設計時,有助縮小學習差距,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受益。
智慧輔導、內容創作與工具
AI 驅動的輔導系統、聊天機器人與虛擬助理在教育中日益普及。ChatGPT 及類似模型能回答學生問題、用不同方式解釋概念,甚至協助撰寫文章。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分析指出,最新的 GPT-4 模型在國際閱讀與科學測驗中得分約85%,高於平均學生,顯示 AI 在學術任務上的能力日益提升。
在教室與線上課程中,教育者利用這些 AI 輔導員提供全天候支援,並隨需生成練習題或寫作提示。這些 AI 輔導員讓學習更具互動性與可及性。
對教師而言,AI 能迅速產生教學內容。教師可請 AI 在數秒內製作測驗、簡報或示意圖。許多學習平台(如可汗學院或 Coursera)已利用 AI 根據學生進度推薦後續主題。
世界經濟論壇強調多個案例顯示,AI 能個人化學習體驗並簡化教學材料。然而,專家也強調必須保障資料隱私與數位公平。
支援教師與學校
AI 也協助教育者與機構。AI 軟體能自動批改客觀題,甚至提供作文初步回饋,節省教師大量時間。它能追蹤出勤與考試成績,及早發現可能落後的學生,便於及時介入。
AI 工具能處理排課、發送提醒與管理紀錄等例行工作,讓教師能更專注於實務教學與輔導。世界經濟論壇指出,AI 可「簡化行政工作」,讓教育者有更多時間教學。
然而,有效採用 AI 需事先準備。許多學校與大學反映缺乏完整基礎建設與專業知識。例如,一項研究發現,雖然個人化學習與資源管理是大學中有價值的 AI 應用,但機構常面臨障礙:員工 AI 培訓不足、缺乏明確倫理政策,以及需要加強資安措施。
彌補教師培訓與技術基礎建設的不足,是學校發揮 AI 優勢的關鍵。
技能訓練與終身學習
AI 也正在改變專業與職業訓練。正如 OECD 所指出,AI 與機器人技術將在未來數十年「根本改變工作」,並改變所需技能。實務上,企業利用 AI 驅動的學習平台,為員工提供個人化的進修路徑。
例如,AI 系統能評估員工現有能力與職涯目標,推薦量身訂做的課程、模擬或實務專案。在製造或醫療等領域,受訓者可使用 AI 驅動的虛擬實驗室與模擬:受訓者可能在虛擬實境中練習手術程序,或完成虛擬組裝線任務。這種實務模擬加速學習,確保訓練符合實際工作需求。
透過將訓練與實際工作任務對齊,AI 幫助員工精準培養雇主所需技能。
AI 也讓訓練更具可及性與規模化。許多企業現提供互動式虛擬環境(如模擬客服中心或客戶服務場景),員工可在其中練習技能並獲得 AI 回饋。語言翻譯、語音辨識與文字轉語音工具,協助有障礙或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士使用訓練資源。
這些 AI 驅動的學習體驗可在整個組織推廣,支持產業演變中的持續進修。總之,AI 透過依個別學習者與新興職場需求量身打造專業發展,促進終身學習。
無障礙與包容性
基於 AI 的技術正改善各種背景學習者的可及性。文字轉語音與語音轉文字系統、影像辨識與即時翻譯,讓視覺、聽覺或學習障礙學生能接觸過去難以或無法使用的教材。
例如,視障學生可使用 AI 應用程式聆聽圖表描述,閱讀困難的學生則能聽教科書內容。這些工具營造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教育中應用 AI 必須彌合鴻溝,確保「每個人都能受惠」於新技術。經過深思熟慮的部署,AI 能幫助特殊需求或資源不足社區的學習者獲得平等學習機會。
挑戰與考量
儘管前景看好,教育中使用 AI 仍需謹慎。隱私與安全是主要關切:AI 系統依賴收集學生資料,必須防止資料濫用或外洩。偏見與公平性也是問題。例如,部分 AI 語言工具誤將非母語英語寫作判定為 AI 生成,可能對該類學生不利。
教育者必須確保 AI 生成的內容與評量準確且無偏見。公平取得是重要考量:若缺乏足夠裝置或網路,AI 工具可能加劇優勢與弱勢學生間的教育差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告,AI 不應擴大科技鴻溝。
人為因素同樣重要:教師需接受 AI 素養培訓,才能有效運用工具,並在技術與人際互動間取得平衡,維持學習的社交與情感面向。在教室與職場訓練中,正制定保障措施(如新興的歐盟 AI 法案),確保透明度與問責制。
透過政策、倫理指引與包容性設計,相關利害關係人能最大化 AI 的益處,同時降低風險。
>>> 點擊了解:
AI 正迅速成為全球教育與訓練系統的基石。它帶來前所未有的個人化、效率與創新。從適應性 K–12 課程到高科技職業訓練,AI 工具協助教育者觸及更多學生,滿足多元需求。
同時,專家強調成功關鍵在於負責任的實施:維護公平、保護隱私,並保持人類參與。
結合人類教學與智慧科技,並制定明智政策與教師培訓,社會能善用 AI 改善所有學習者的成果。如此,AI 將推動包容性終身學習的進展,實現全球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