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提供強大的工具來提升創造力、生產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但我們必須明智地使用它。專家強調,AI應尊重核心人類價值,如人權、尊嚴、透明度與公平性。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效益並避免陷阱,請遵循這些使用AI的十條黃金法則。
1. 了解AI的優勢與限制
AI是聰明的助理,而非全知的神諭。它能產生想法並節省時間,但也可能犯錯或「幻覺」出錯誤資訊。
事實上,研究顯示AI搜尋工具平均約有60%的錯誤率。請始終將AI輸出視為草稿,而非最終答案。
在重要決策(如健康或財務)時,應邀請真正的專家參與——AI可協助研究,但不應取代人類判斷。簡言之,信任但要驗證:對AI結果進行二次、三次確認。
2. 使用明確的提示語溝通
把您的AI模型當作一位非常聰明的同事。給予清楚、詳細的指示和範例。OpenAI的指引建議:「在撰寫提示語時,盡可能具體、描述詳盡,包含期望的背景、結果、長度、格式、風格等。」
避免模糊的請求(如「寫關於運動的文章」),改為:「寫一篇簡短、親切的部落格文章,說明每日運動如何提升心情,語氣輕鬆對話式。」好的提示語(背景+細節)能帶來更佳且準確的AI回應。
這基本上就是良好的溝通:您提供的背景與指引越多,AI就能越有效地協助您。
3. 保護隱私與資料安全
除非您完全確定安全,否則切勿與AI工具分享敏感的個人或公司資料。輸入地址、密碼、醫療資訊或機密商業細節前請三思:詐騙者與駭客可能利用您在線上分享的資訊。
例如,如果您不會在社群媒體上發布某些內容,也不要將它輸入AI聊天機器人。
許多免費或未經審核的AI應用可能濫用您的資料,甚至在未明確同意下用於訓練。請始終使用知名且可信的平台(或公司核准的工具),並仔細閱讀其隱私政策。
在許多法域中,您對自己的資料享有權利:法律規定設計者應僅收集必要資料並取得使用許可。
實務上,這意味著盡可能關閉訓練或記憶功能,並避免在查詢中包含個人資訊。
4. 始終仔細核對AI輸出結果
AI可能杜撰事實或自信地給出錯誤答案。切勿直接複製AI的成果。對每個重要的AI生成內容——事實、摘要、建議——都要與可靠來源交叉驗證。
簡單的事實核查流程可能包括:
- 將AI答案與官方資料或專家來源比對。
- 使用抄襲檢測或文法檢查工具(AI有時會逐字模仿文本,可能引發版權問題)。
- 運用自身專業知識或直覺:若某說法聽起來難以置信,請進一步查證。
請記住,您對AI為您所做的事負有責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AI倫理指南強調人類監督:AI不應取代「最終的人類責任」。
實務上,這表示您必須掌控全局:在發布或採取行動前,編輯、核實並完善AI的成果。
5. 注意偏見與公平性
AI模型從人類創建的資料中學習,因此可能繼承社會偏見。這可能影響招聘決策、貸款審核,甚至日常語言使用。
規則是:對輸出結果保持批判思考。如果AI持續建議同一性別或族群擔任某職位,或刻板印象化某些群體,請暫停並質疑其結果。
美國白宮的AI權利法案明確指出系統不得歧視,且必須公平使用。同樣地,科技領導者(如微軟)將公平性列為核心原則:AI「應公平對待所有人」。
遵守此規則的方法是:在使用AI時採用多元範例與觀點。用不同族群的情境測試AI,觀察結果是否不公平地改變。
若發現偏見,請調整提示語或更換工具。盡可能選擇推動包容性並解決偏見的AI系統(許多系統內建公平性檢查與偏見審核)。
6. 保持人類監督(問責制)
AI可以自動化任務,但人類必須掌控全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強調,AI絕不應「取代最終的人類責任」。
實務上,這意味著設計工作流程時,需有人審核或監督AI結果。
例如,若使用AI聊天機器人提供客服,應訓練員工監控對話,並在出錯時接手處理。若用AI篩選垃圾郵件或分析資料,務必雙重確認過濾器運作正常,並視需要調整。
務必規劃「故障保護」或備援機制:當AI提出異常建議或無法理解時,人類操作員能介入或關閉系統。
問責制也意味著要保存紀錄:記錄何時、如何使用AI,以便必要時說明行為。
部分組織甚至要求AI專案具備可稽核性,保留決策追蹤紀錄。這符合透明度與問責制的原則,確保有人能調查並修正問題。
7. 合乎倫理與法律地使用AI
能向AI詢問某事,不代表就應該這麼做。請始終遵守法律與道德準則。切勿使用AI從事違法或有害行為(例如製作惡意軟體、抄襲受版權保護的文字、欺騙他人)。
尊重智慧財產權:若AI協助產生圖片或文章,請謹慎給予適當授權與引用,避免直接抄襲。
美國AI權利法案強調資料隱私與公平性,也暗示您必須將AI使用限制在倫理範圍內。
例如,在使用AI處理敏感工作前,請確認合規要求:醫療與金融領域常有額外規範(如HIPAA、GDPR等)。許多國家正制定AI法規(如歐盟的AI法案優先保障安全與權利)。請持續關注相關法規,避免無意中違法。
簡言之:做正確的事。若請求看起來可疑或違法,很可能就是如此。有疑慮時,請諮詢主管或法律顧問。
8. 對AI使用保持透明
透明度建立信任。如果您使用AI生成內容(文章、報告、程式碼等),建議告知受眾或團隊。說明AI如何協助(例如「此摘要由AI草擬,後由我編輯」)。
白宮藍圖甚至包含「通知與說明」原則:人們應該知道何時使用AI系統,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決策。
例如,若公司使用AI篩選求職者,應告知應徵者。
實務上,標示AI生成內容,並清楚說明資料來源。若用AI改寫他人作品,請引用原作者。在工作環境中,與同事分享您的AI工作流程(使用了哪些AI工具及操作步驟)。
這種開放不僅符合倫理標準,也有助他人學習並及早發現問題。請記住,問責制意味著對成果負責並適當給予功勞。
9. 持續學習並保持資訊更新
AI發展迅速,請持續更新技能與知識。關注可信的新聞來源(科技部落格、官方AI論壇,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指引),了解新風險與最佳實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強調「AI素養」:公眾教育與訓練是安全使用AI的關鍵。
以下是持續學習的做法:
- 參加線上課程或網路研討會,學習AI安全與倫理。
- 閱讀您所使用AI工具的新功能介紹。
- 與朋友或同事分享技巧與資源(例如如何撰寫更佳的提示語或辨識AI偏見)。
- 教導年輕使用者(或孩童)AI能幫助人,但也應保持質疑精神。
透過共同學習,我們建立一個明智使用AI的社群。畢竟,所有使用者都共同承擔確保AI造福每一個人的責任。
10. 使用可信工具並遵循指引
最後,請堅持使用有信譽的AI工具與官方指引。僅從官方來源(如合法網站或應用商店)下載AI應用程式,以避免惡意軟體或詐騙。
在職場中,使用公司核准且符合安全與隱私標準的AI平台。
支持承諾倫理開發的AI供應商。例如,優先選擇有明確資料政策與倫理承諾的工具(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現已公開此類資訊)。善用內建安全功能:部分平台允許關閉資料訓練或設定內容過濾器。
並且,務必獨立備份您的資料,避免因AI服務異常而無法存取。
>>> 您可能需要: 初學者有效使用人工智慧的秘訣
總結來說,AI是強大的夥伴,只要負責任地使用。遵循這十條黃金法則——尊重隱私、核實事實、保持倫理與資訊更新,並讓人類掌控全局——您就能安全地發揮AI的優勢。
隨著科技進步,這些原則將幫助確保AI持續成為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