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並非同義詞;它們存在層級關係且有明確區別。
在當今科技時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這些詞彙越來越常見。許多人甚至會混用它們,但實際上,這三者是密切相關卻又各自獨立的概念。
例如,當谷歌的AlphaGo在2016年擊敗圍棋冠軍李世石時,媒體交替使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來描述這場勝利。事實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都促成了AlphaGo的成功,但它們並非相同事物。
本文將幫助你清楚理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之間的差異及其關係。讓我們與 INVIAI 一同深入探討!
什麼是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廣泛領域,專注於創建能模擬人類智慧與認知功能的系統。
換句話說,人工智能涵蓋所有使電腦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慧的任務的技術,如問題解決、決策制定、環境感知、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不限於數據驅動的學習方法,也包括由人類編程的基於規則或知識的系統。
人工智能分類
狹義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
通用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

什麼是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ML)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子集,專注於開發算法和統計模型,使電腦能從數據中學習,並在無需明確逐步編程的情況下逐漸提高準確度。機器學習算法通過分析輸入數據來提取模式,並在遇到新數據時做出預測或決策,而非由人類編寫所有指令。
使電腦具備在未經明確編程下學習能力的研究領域。
— Arthur Samuel, 1959
機器學習類型
監督式學習
在標記數據集上訓練模型,正確答案已知。
- 預測房價
- 電子郵件垃圾郵件檢測
- 醫療診斷
非監督式學習
在未標記數據中尋找結構或群組,無預先定義的類別。
- 客戶分群
- 異常檢測
- 模式發現
強化學習
模型與環境互動,通過獎勵或懲罰學習行為。
- 遊戲AI
- 機器人控制
- 資源優化

什麼是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DL)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專門分支,利用多層人工神經網絡從數據中學習。
「深度」指的是具有多個隱藏層(通常超過三層)的網絡結構,這種多層結構使模型能學習高層次的複雜特徵。深度學習靈感來自人腦運作,人工「神經元」相互連接,模仿生物神經網絡。
自動特徵提取
多層架構
需求與效益
深度學習所需
- 極大數據集(數百萬樣本)
- 強大計算資源(GPU、TPU)
- 長時間訓練(數小時至數天)
- 較高基礎設施成本
回報
- 複雜任務的卓越準確度
- 出色的圖像與語音識別
- 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
- 達到或超越人類水平的表現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關係
理解這些技術的層級關係至關重要:深度學習 ⊂ 機器學習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最廣泛的領域,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子集,深度學習則是機器學習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最廣泛)
所有使機器模擬智慧的技術,包括基於規則和數據驅動系統。例子:使用固定算法的象棋程式屬於人工智能,但非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子集)
基於機器從數據中學習以提升性能的人工智能方法。例子:從標記郵件中學習模式的垃圾郵件過濾器。
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子集)
利用多層神經網絡進行複雜模式識別的機器學習方法。例子:自動學習視覺特徵的圖像識別系統。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主要差異
雖然它們存在層級關係,但在範圍、運作方式及技術需求上有明顯差異。讓我們探討主要區別:
範圍與定義
- 人工智能: 包含所有使機器模擬智慧的方法(基於規則與數據驅動)
- 機器學習: 聚焦於基於數據學習的人工智能方法
- 深度學習: 進一步聚焦於使用多層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同時屬於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涵蓋遠超過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與人為介入
高度人為介入
- 工程師需選擇特徵
- 需手動提取特徵
- 需要領域專業知識
- 例子:定義圖像識別的形狀、顏色、邊緣
自動特徵學習
- 自動提取特徵
- 多層次學習特徵
- 減少人為介入
- 例子:從原始圖像自動發現視覺模式
數據需求
機器學習
- 中等數據集表現良好
- 可處理較小數據量
- 需高質量、乾淨數據
- 特徵必須明確定義
深度學習
- 需要極大數據集
- 數百萬樣本
- 例子:語音識別需數萬小時數據
- 適合大數據場景
計算基礎設施需求
| 項目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
| 硬件 | CPU足夠 | 需GPU/TPU |
| 訓練時間 | 數分鐘至數小時 | 數小時至數天 |
| 基礎設施 | 個人電腦可用 | 需高性能集群 |
| 成本 | 低至中等 | 高 |
| 擴展性 | 受算法複雜度限制 | 隨資源高度可擴展 |
深度學習模型需GPU支持以加速並行矩陣運算,基礎設施投資是關鍵考量。
性能與準確度
- 人工智能目標: 成功解決任務,不一定依賴數據學習
- 機器學習目標: 通過訓練數據優化預測準確度
- 深度學習優勢: 在充足數據與計算力下達成極高準確度,超越傳統機器學習

適用場景
機器學習應用
適合結構化數據,複雜度與數量中等:
- 客戶行為預測
- 信用風險分析
- 詐騙檢測
- 垃圾郵件過濾
- 業務預測
- 推薦系統
深度學習應用
擅長非結構化數據與複雜模式識別:
- 圖像與臉部識別
- 語音識別與合成
- 自然語言處理
- 自動駕駛
- 醫療影像分析
-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DALL-E)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實際應用
為更好理解差異,讓我們探討各技術在現實場景中的典型應用範例:
人工智能(AI)應用
人工智能存在於我們周圍許多智慧系統中,從預測算法到自主系統:
- 搜尋引擎: 谷歌用於用戶需求與查詢理解的預測算法
- 交通運輸: Uber/Grab等叫車應用優化路線與定價
- 航空: 商用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
- 遊戲: 深藍下棋、AlphaGo下圍棋
- 遊戲開發: 使用基於規則系統控制NPC(非玩家角色)的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應用
機器學習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尤其在模式識別與預測方面價值突出:
虛擬助理
安全系統
商業分析
推薦系統
深度學習應用
深度學習支撐了近期人工智能的突破,尤其在需要複雜模式識別的領域:
語音識別
將語音轉換為文字,為虛擬助理提供自然語言理解能力。
計算機視覺
高精度物體檢測、臉部識別、醫療影像分析。
自動駕駛車輛
自駕車分析實時視頻與感測器數據以做出導航決策。
自然語言處理
機器翻譯、情感分析、上下文理解的文本生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
GPT-4驅動ChatGPT,DALL-E創作圖像,基礎模型生成新內容。
醫療診斷
分析醫療掃描、預測疾病結果、加速藥物發現。

主要結論
理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區別,對於做出明智的技術決策及正確使用術語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
未來,隨著數據增長與需求提升,深度學習預計將繼續在推動人工智能新進展中發揮關鍵作用。這些技術的協同將為各行業開啟前所未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