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人工智能的黃金法則
有效運用人工智能需要策略與謹慎。這十條黃金法則將助你提升生產力,避免常見陷阱,並在日常工作中安全使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提供強大工具以提升創意、生產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但我們必須明智地使用。專家強調,AI應尊重核心人類價值,如人權、尊嚴、透明度及公平性。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效用並避免陷阱,請遵循這些使用AI的十條黃金法則。
1. 了解AI的優勢與限制
AI是聰明的助手,而非全知的神諭。它能快速產生想法並節省時間,但也可能犯錯或「幻覺」出錯誤資訊。
AI擅長的事
- 快速產生創意點子
- 處理大量數據
- 自動化重複性工作
- 全天候提供服務
AI難以勝任的事
- 獨立做出關鍵決策
- 像人類般理解上下文
- 提供百分百準確資訊
- 取代人類判斷
對於重要決策(如健康或財務),應諮詢真正的專家——AI可協助研究,但不應取代人類判斷。簡言之,信任但要驗證:對AI結果進行二次、三次核查。

2. 使用清晰的提示語溝通
把你的AI模型當作一位非常聰明的同事。給予清楚、詳細的指示和範例。OpenAI的指引建議:「在撰寫提示語時,盡量具體、描述詳盡,說明所需的上下文、結果、長度、格式、風格等。」
不佳範例
「寫關於運動的文章」
過於籠統,缺乏上下文與方向
較佳範例
「寫一篇簡短、友善的博客文章,說明每日運動如何提升心情,採用對話式語氣。」
具體、詳盡,期望明確
具體明確
明確定義你的需求
- 清晰目標
- 詳細要求
設定風格
指定語氣與格式
- 對話式語氣
- 專業格式
提供背景
給予背景資訊
- 目標受眾
- 使用場景
良好的提示語(上下文+具體細節)能帶來更佳、更準確的AI回應。這基本上就是良好的溝通:你給的上下文和指引越多,AI就能越有效地協助你。

3. 保護隱私與資料安全
輸入地址、密碼、醫療資訊或機密商業細節前請三思:詐騙者和駭客可能利用你在線上分享的資訊。
如果你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某些內容,就不要輸入給AI聊天機器人。
— 隱私安全最佳實踐
切勿分享
- 個人地址
- 密碼或憑證
- 醫療資訊
- 財務細節
- 機密商業資料
安全做法
- 僅使用可信平台
- 閱讀隱私政策
- 關閉訓練功能
- 使用公司核准工具
- 避免在查詢中透露個人資訊
許多免費或未經審核的AI應用可能濫用你的資料,甚至在未明確同意下用於訓練。請始終使用知名、可信的平台(或公司核准工具),並閱讀其隱私政策。
在多數法域,你擁有資料權利:法律規定設計者應僅收集必要資料並取得使用許可。
實務上,這意味著盡可能關閉訓練或記憶功能,並避免在查詢中透露個人資訊。

4. 始終雙重檢查AI輸出
AI可能捏造事實或自信地給出錯誤答案。切勿直接複製AI的成果。對每個重要的AI生成內容——事實、摘要、建議——都要與可靠來源交叉核對。
比較來源
將AI答案與官方數據或專家來源比對。
進行質量檢查
使用抄襲或語法檢查工具(AI有時會逐字模仿文本,可能引發版權問題)。
運用人類判斷
憑藉自身專業或直覺:若某說法聽起來難以置信,請查證。
AI不應取代「最終的人類責任」。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I倫理指南
請記住,你對AI為你所做的事負責。實務上,這意味著你必須掌控全局:在發布或採取行動前,編輯、事實核查並完善AI的成果。

5. 注意偏見與公平性
AI模型從人類創建的資料中學習,因此可能繼承社會偏見。這會影響招聘決策、貸款審批,甚至日常語言使用。
規則:批判性思考輸出結果。若AI持續建議同一性別或種族擔任職位,或刻板印象某些群體,請暫停並質疑。
AI「應公平對待所有人」,系統不得歧視,且必須公平使用。
— 白宮AI權利法案與微軟AI原則
多元化範例
使用多元範例與觀點來運用AI
測試情境
用不同族群的情境測試AI
處理問題
發現偏見時,調整提示語或更換工具

6. 保持人類監督(問責制)
AI能自動化任務,但人類必須掌控全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AI絕不應「取代最終的人類責任」。
實務上,這意味著設計工作流程時,需有人審核或監督AI結果。
客服範例
資料分析範例
規劃備援措施
隨時準備備用方案
- 隨時有人介入
- 緊急關閉選項
保存紀錄
記錄AI使用情況
- 使用時間
- 決策過程
啟用審計
維持透明度
- 決策追蹤紀錄
- 調查能力
問責制也意味著保存紀錄:記錄何時及如何使用AI,以便必要時說明行動。
部分組織甚至要求AI專案可審計,具備決策追蹤紀錄。這確保有人能調查並修正問題,符合透明與問責原則。

7. 合乎倫理與法律地使用AI
始終遵守法律與道德準則。不得用AI從事禁止或有害行為(例如製作惡意軟體、抄襲版權內容或欺騙他人)。
禁止用途
- 製作惡意軟體
- 抄襲版權內容
- 欺騙他人
- 生成有害內容
尊重知識產權
- 必要時給予授權
- 避免直接複製
- 檢查版權狀態
- 遵守合理使用規範
尊重智慧財產權:若AI協助生成圖片或文章,請謹慎給予授權並避免直接複製。
美國AI權利法案強調資料隱私與公平性,也暗示必須將AI使用限制在倫理範圍內。
許多國家正制定AI法規(如歐盟AI法案優先考量安全與權利)。請持續關注,以免無意中違反新規定。
簡言之:做正確的事。若請求看似可疑或違法,通常就是如此。遇疑問時,請諮詢主管或法律顧問。

8. 透明告知AI使用情況
透明度建立信任。若你使用AI生成內容(文章、報告、程式碼等),考慮告知受眾或團隊。說明AI如何協助(例如「此摘要由AI草擬,後由我編輯」)。
人們應該知道何時使用AI系統,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決策。
— 白宮AI藍圖「通知與說明」原則
標示內容
清楚標示AI生成內容
引用來源
改編內容時給予原作者授權
分享工作流程
說明使用的工具與步驟
例如,若公司用AI篩選求職者,應告知應徵者此事。
實務上,標示AI生成內容,並明確說明資料來源。若用AI改寫他人作品,請引用原作者。在工作環境中,與同事分享你的AI工作流程(使用了哪些AI工具及步驟)。

9. 持續學習並保持資訊更新
AI發展迅速,請持續更新技能與知識。關注可信新聞(科技部落格、官方AI論壇,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指引),了解新風險與最佳實踐。
公眾教育與培訓是安全使用AI的關鍵。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I素養」建議
以下是持續學習的方法:
正式學習
- 參加線上課程或網路研討會,學習AI安全與倫理
- 閱讀所用AI工具的新功能介紹
社群學習
- 與朋友或同事分享技巧與資源(如如何撰寫更佳提示語或辨識AI偏見)
- 教導年輕用戶(或兒童)AI能幫助但應質疑
透過共同學習,我們建立一個明智使用AI的社群。畢竟,所有用戶共同承擔確保AI惠及每個人的責任。

10. 使用可信工具並遵循指引
最後,請選擇有信譽的AI工具與官方指引。僅從官方來源(如合法網站或應用商店)下載AI應用,避免惡意軟體或詐騙。
在工作場所,使用符合安全與隱私標準的公司核准AI平台。
選擇信譽良好的供應商
支持倫理AI開發
- 明確的資料政策
- 倫理承諾
使用安全功能
利用內建保護措施
- 關閉資料訓練
- 設定內容過濾器
備份資料
保持獨立性
- 獨立備份
- 避免供應商綁定
支持承諾倫理開發的AI供應商。例如,偏好具備明確資料政策與倫理承諾的工具(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現已公開此類資訊)。使用內建安全功能:部分平台允許關閉資料訓練或設定內容過濾。
並且,務必獨立備份自己的資料,避免因AI服務異常而無法存取。

主要重點
總結來說,AI是強大的夥伴,只要負責任地使用。遵循這十條黃金法則——尊重隱私、核實事實、保持倫理與資訊更新,並讓人類掌控——你就能安全地發揮AI的優勢。
隨著科技進步,這些原則將幫助確保AI持續成為正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