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是一种人工智能(AI)领域的方法,用于教计算机以模拟人脑的方式处理数据。具体来说,这是一种属于机器学习分支的技术——深度学习,它使用类似神经元的节点相互连接,形成类似于大脑神经网络的分层结构。

该系统具备适应性,即计算机能够从自身错误中学习,并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准确性。“人工神经元”这一术语源于该网络结构模拟了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方式。

尽管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早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Warren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 于1943年开发了首个模拟神经元模型),但直到1980年代,这项技术才开始在数据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今,人工神经网络已迅速普及,成为众多工业领域及先进AI系统的核心工具。这正是现代深度学习算法的骨干——近年来大多数AI突破都离不开深度神经网络的贡献。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机制

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大脑。人脑拥有数十亿个复杂连接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处理信息;类似地,人工神经网络由多个人工神经元(软件单元)相互连接,共同完成特定任务。

每个人工神经元本质上是一个计算函数(称为节点,或node),接收输入信号,处理后产生输出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拟了人脑中的突触(synapse)。

一个基本的神经网络通常具有分层结构,包含三种主要层级:

  • 输入层: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输入层的节点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归一化、简单特征提取),然后将编码后的信号传递到下一层。
  • 隐藏层:接收来自输入层(或前一隐藏层)的信号,进行更深入的特征分析。神经网络可以包含多个隐藏层(层数越多,网络越“深”)。每个隐藏层从前一层的输出中提取更复杂的特征,并将结果传递给下一层。
  • 输出层:最终层产生网络处理完全部数据后的结果。输出层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节点,具体取决于任务需求。例如:二分类问题(是/否、有/无)只需一个节点输出0或1;多分类问题则对应多个节点,每个节点负责一个类别的结果。

在处理过程中,每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都会被赋予一个权重(weight),表示信号的影响程度。同时,每个神经元应用一个带有阈值的激活函数:当输入信号加权总和超过阈值时,神经元“激活”(发出输出信号);否则不发信号。

通过这种机制,重要信号(权重较高)得以传递,而噪声或弱信号则被抑制。

当神经网络拥有多个隐藏层(通常超过2层)时,称为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深度神经网络是当前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这类网络拥有数百万个参数(权重),能够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然而,代价是需要大量训练数据和显著更长的计算时间,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机制

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神经网络不是通过固定规则硬编码的系统,而是通过示例数据学习解决任务的方式。这个“教导”过程称为训练(training)

在训练过程中,网络会被提供大量输入数据及对应的期望输出,网络通过自我调整内部参数来优化表现。神经网络利用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期望结果之间的差异,调整权重参数以提升性能。

换句话说,每次预测后,网络将预测结果与正确答案比较,调整连接权重,使下一次预测更准确。

一种常用的训练算法是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该算法通过反馈循环:信号正向传递计算输出,随后将预测输出与真实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回网络。

基于误差,网络更新权重——对正确预测的连接增加权重,对错误预测的连接减小权重。该过程重复数千甚至数百万次,直到网络收敛,误差达到可接受范围。

训练完成后,神经网络能够泛化知识:不仅“记住”训练数据,还能应用所学对未见过的新数据进行预测。训练方式多样(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具体取决于任务需求。

总体目标是让网络学习数据背后的隐含模型。训练良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成为强大工具,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分类、识别或预测——例如,谷歌的搜索算法就是一个著名的大规模神经网络实例。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多种神经网络架构被开发,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任务。

常见架构包括: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最简单形式,信号单向从输入传到输出)、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适合处理序列数据如文本或音频)、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专门处理图像/视频数据)、以及自动编码器autoencoder,常用于数据压缩和特征学习)。

上述网络各自结构和工作方式略有不同,但均遵循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多个神经元连接并从数据中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

凭借学习和处理复杂模型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以下是一些典型应用

计算机视觉:

神经网络帮助计算机“看懂”图像和视频内容,类似人类。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神经网络用于识别交通标志、行人、车辆等摄像头捕获的图像。

CNN模型使计算机能够自动且越来越准确地分类图像中的对象(如面部识别、区分猫狗等)。

语音处理:

虚拟助手如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Siri等均基于神经网络实现语音识别,理解人类语言。这项技术支持语音转文本、语音命令激活,甚至模仿声音。

借助神经网络,计算机能分析音频特征(语调、语音)并理解内容,无论说话者使用何种方言或语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

在语言领域,神经网络用于分析和生成自然语言。应用包括机器翻译聊天机器人、自动问答系统以及社交网络上的情感分析,通常采用RNN或现代Transformer架构,理解并回应人类语言。神经网络使计算机能学习语法、语义和上下文,实现更自然的交流。

金融与商业:

在金融领域,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市场波动,如股票价格、汇率、利率等,基于海量历史数据。通过识别数据中的模式,神经网络帮助预测未来趋势并检测欺诈(如异常信用卡交易)。

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利用神经网络更有效地评估风险和做出决策(如贷款审批、投资组合管理)。

医疗与健康护理:

在医疗领域,神经网络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决策。典型例子是利用CNN分析医学影像(X光、MRI、细胞图像),检测肉眼难以发现的病症

此外,神经网络还用于预测疫情爆发、基因序列分析,或基于基因和病历大数据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神经网络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升。

>>> 点击了解:

计算机视觉是什么?应用及工作原理

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


可以看出,人工神经网络是现代AI众多进步的关键基础。这项技术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在极少人工干预下做出智能决策,得益于其对输入与输出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建模能力。

从图像和音频分析,到语言理解和趋势预测,神经网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可能。未来,随着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有望继续进化,带来更多突破性应用,助力塑造下一代智能技术。

请关注INVIAI,获取更多实用资讯!

External References
This article has been compil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following external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