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是什么?这三个术语的区别是什么?
在当今科技时代,AI、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几个术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许多人甚至将它们视为等同的概念,但实际上这三者是紧密相关却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例如,当谷歌的AlphaGo在2016年击败围棋高手李世石时,媒体纷纷使用AI、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来描述这一胜利。事实上,AI、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都为AlphaGo的成功贡献了力量,但它们并非同一概念。
本文将帮助您清晰理解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与INVIAI一起深入探讨!
什么是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广泛领域,专注于创建能够模拟人类智能和认知功能的机器系统。
换句话说,AI涵盖了所有帮助计算机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的技术,例如解决问题、决策、环境感知、语言理解等。AI不仅限于从数据中学习的方法,还包括基于规则或人类预先编程的知识系统。
实际上,AI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计:基于固定规则、基于专家知识,或基于数据和自我学习能力。我们通常将AI分为两大类:
- 狭义AI(弱AI):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有限,只擅长特定任务(例如:国际象棋、面部识别)。目前大多数AI系统属于这一类。
- 通用AI(强AI):具备理解和执行任何人类智能任务的能力。这仍是未来目标,目前尚未实现。
>>> 点击了解更多: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ML,Machine Learning)是AI的一个子集,专注于开发算法和统计模型,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自我学习,逐步提高准确性,而无需明确的逐步编程。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输入数据,提取规律,从而在遇到新数据时做出预测或决策。
1959年,Arthur Samuel提出了机器学习的经典定义,即“使计算机具备自我学习能力,无需明确编程”的研究领域。机器学习算法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模型在带标签的数据集上训练(例如:根据已知房价的历史数据预测房价)。
-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模型在无标签数据中寻找结构或群组(例如:将客户分群以识别相似行为)。
-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模型通过与环境交互并根据奖励或惩罚学习行为(例如:AI通过游戏不断提升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AI系统都是机器学习,但所有机器学习算法都属于AI。AI的范围比机器学习更广——就像所有正方形都是矩形,但并非所有矩形都是正方形。
许多传统AI系统,如基于搜索算法的棋类程序,并不“学习”数据,而是遵循人类编写的规则——它们仍被视为AI,但不是机器学习。
什么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DL,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一个专门分支,使用多层人工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从数据中学习。
“深度”指的是网络拥有多个隐藏层(通常超过3层)——这种多层结构使模型能够学习高度抽象的复杂特征。深度学习的灵感来源于人脑的工作方式,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自动提取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可以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发现重要的模式和特征,而无需人为预先定义输入属性。因此,深度学习在处理复杂数据类型如图像、音频和自然语言时特别有效——这些领域中手工定义有用特征非常困难。
然而,为了达到高效能,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资源(如GPU、TPU等)进行训练。作为回报,在提供足够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情况下,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游戏等任务中表现卓越,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
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深度学习 ⊂ 机器学习 ⊂ AI:AI是最广泛的领域,机器学习是AI的子集,而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所有深度学习算法都是机器学习算法,所有机器学习方法都属于AI。
然而,反之不然——并非所有AI系统都使用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只是实现AI的众多方法之一。
例如,一个AI系统可能仅基于人类编写的规则集(无机器学习),如基于条形码标签分类水果的AI程序。相反,当问题更复杂且数据更多时,人们才会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以提高效率。
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主要区别
尽管存在上述层级关系,AI、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范围、工作方式及技术要求上有明显差异:
领域范围
AI是一个广义概念,涵盖所有帮助机器模拟智能的技术(包括基于规则和基于数据的学习)。机器学习范围更窄,仅包括基于机器从数据中自我学习的AI方法。深度学习则更专注,是机器学习的子集,使用多层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因此深度学习同时属于机器学习和AI。
学习方式与人工干预
在传统机器学习中,人类仍需大量参与——例如工程师需要从数据中选择和提取合适的特征供算法学习。
而深度学习则自动完成大部分特征提取工作;多层神经网络能够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不同层次的重要特征,减少对专家的依赖。
简单来说,对于复杂任务(如图像识别),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可能需要工程师提供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而深度学习模型则能自动“观察”图像并学习这些特征。
数据需求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通常在中小规模且质量良好的数据上表现良好。相反,深度学习通常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集(数百万样本)才能发挥优势。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系统可能需要数万小时的语音数据训练以达到高准确率。这使得深度学习特别适合“大数据”时代——当组织80%以上的数据为非结构化(如文本、图像)时,深度学习成为处理这些数据的有效方法。
计算基础设施需求
由于深度学习模型复杂且需处理海量数据,训练过程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可在CPU上运行,甚至个人电脑上也能胜任,而深度学习几乎必须依赖GPU(或TPU、FPGA)加速并行矩阵计算。
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时间也远长于简单机器学习模型,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具体取决于数据量大小。
性能与准确度
AI的终极目标是成功完成指定任务,不一定依赖于数据学习。而机器学习则致力于通过训练数据优化预测准确度,通常以牺牲模型“可解释性”为代价。
深度学习在提供足够数据和计算资源时,准确度往往远超传统机器学习方法——许多深度学习识别任务已创下准确率新高,但同时伴随高昂的计算成本。
适用场景
机器学习常用于中等规模数据分析和预测,计算需求不高。例如,机器学习在客户行为预测、信用风险分析、交易欺诈检测和垃圾邮件过滤等结构化数据任务中表现优异。
而深度学习则在复杂、高准确度要求的任务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驾驶等领域。这些领域通常拥有庞大数据量,且模型需“理解”复杂特征,深度神经网络能够胜任。
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实际应用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差异,我们可以看看各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
人工智能(AI):AI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智能系统中,从Google上的用户需求预测算法、Uber/Grab的路径优化应用,到商用飞机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像国际象棋的Deep Blue和围棋的AlphaGo也被视为AI。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AI系统可能不使用机器学习,例如游戏中基于固定规则控制NPC(非玩家角色)的AI程序。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典型例子包括智能语音助手如Siri、Alexa、Google Assistant——它们通过学习用户数据理解指令并做出响应。垃圾邮件和恶意软件过滤器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垃圾邮件模式。
此外,传统机器学习还用于商业预测、金融风险分析以及Netflix电影推荐、Amazon产品推荐等推荐系统。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推动了AI的重大突破。语音识别系统(如语音转文本、虚拟助手)、图像识别(物体检测、人脸识别)、自动驾驶车辆的实时视频分析等,都依赖深度学习实现高准确率。
深度学习也是当前热门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背后的核心技术,如支撑ChatGPT的GPT-4。这些庞大的基础模型通过海量文本和图像数据训练,能够生成新内容并执行多样任务。实践证明,利用强大的深度学习模型如生成式AI,内容创作速度可大幅提升,远超传统方法。
总结,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不是同义词,而是存在层级关系且有明显区别。
AI是机器智能的整体概念,其中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机器学习使机器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逐步改进,而深度学习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在大数据条件下实现更强大的能力。
正确理解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区别不仅有助于准确使用术语,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有时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足以解决问题,而复杂任务则需要深度学习。未来,随着数据量不断增长和需求提升,深度学习预计将继续在推动AI领域的新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