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并正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经常听到关于AI的应用,从手机上的虚拟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
然而,并非所有的AI系统都是相同的。实际上,AI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层级,其中最常见的是狭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 ANI,也称为弱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 AGI,也称为强人工智能)。那么,狭义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让我们跟随INVIAI在以下内容中详细了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在区分狭义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根据专家如Stuart Russell和Peter Norvig的经典定义,AI是“研究和设计智能体,其中智能体是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最大化其成功机会的系统”。简单来说,AI是创造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的机器或软件。
实际上,人工智能涵盖了多种系统,从简单算法到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根据智能范围和能力,AI被划分为狭义人工智能(ANI)、通用人工智能(AGI),甚至更远的超级人工智能(ASI)。目前,狭义人工智能是唯一已被开发并广泛应用的类型,而通用人工智能仍处于理论阶段。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我们将深入探讨每个概念。
什么是狭义人工智能(Narrow AI)?
狭义人工智能(ANI – 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也称为弱人工智能,是指设计用来执行一个(或少数几个)特定任务且效率极高的人工智能。狭义AI的特点是只专注于单一领域或问题,例如面部识别、语言翻译、下棋等。
狭义AI在其被编程或训练的任务范围内表现出色,甚至许多系统在特定领域超越人类表现。然而,狭义AI没有自我意识或人类般的思考能力,也无法将理解扩展到其编程之外的领域。
换句话说,狭义AI就像某个领域的超级专家,但在其专业之外完全“盲目”。这正是它被称为弱人工智能的原因——不是因为性能弱,而是因为其智能范围在预设框架内非常有限。
目前,狭义人工智能是最常见的AI形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AI类型。大多数围绕我们的AI应用都属于狭义AI。一些常见的狭义AI例子包括:
- 虚拟助手:如Apple Siri、Google Assistant或Amazon Alexa等语音助手被编程以理解指令并响应用户需求(查询信息、设置提醒、播放音乐、控制智能设备等)。它们在这些范围内表现出色,但无法执行编程功能之外的任务。
- 推荐系统:Netflix、YouTube、Spotify等服务利用狭义AI分析您的观看/收听历史,推荐符合兴趣的内容。这些系统能基于数据提供精准建议,但不能自主创造新内容或理解推荐之外的上下文。
- 面部识别:手机上的面部识别技术(如Face ID解锁)或社交网络上的自动标签建议,是专注于面部图像分析的狭义AI。它能识别照片中的人物,但无法理解该人的情感或意图。
- 自动驾驶汽车(某种程度上):自动驾驶车辆使用多个狭义AI模块协同工作,如交通标志识别、车道保持、紧急制动等。每个模块处理驾驶中的特定任务。虽然组合起来给人“智能自动驾驶”的感觉,但实际上每个AI模块仅擅长处理特定情境。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仍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所有突发状况。
凭借高精度和卓越性能,狭义AI已为生活和工业带来诸多实际益处。例如,在医疗领域,狭义AI帮助分析X光影像以诊断疾病;在金融领域,狭义AI检测交易欺诈;在制造业,狭义AI驱动装配机器人等。
然而,狭义AI的主要缺点是其智能范围受限——它无法自我学习执行编程之外的任务。如果需要狭义AI执行其他任务,必须重新编程或用新数据重新训练。例如,像AlphaGo这样擅长围棋的AI只能下围棋,无法突然学会烹饪或驾驶。这意味着狭义AI的灵活性几乎为零,仅限于最初的任务范围。
另一个重要点是:狭义AI完全依赖于提供的数据和算法。因此,如果训练数据存在错误或偏见,狭义AI也会犯相似的错误或偏见。这是当前所有AI系统的共同限制。
它们并不真正“理解”深层含义,而只是基于已学模式做出响应。正因为这些限制,研究界一直渴望开发一种更高级的AI,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通用和灵活的思考——这就是通用人工智能(AGI)。
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I)?
通用人工智能(AGI –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也称为强人工智能,指的是具有人类般综合智能的AI系统。这意味着通用AI能够理解、自主学习并应用知识,解决多个领域的任何任务或问题,而不仅限于某个特定任务。
如果狭义AI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通用AI则被比喻为“全能专家”,能够胜任几乎所有工作——从驾驶、烹饪、编程到医疗诊断、法律咨询等,就像一个聪明的人类能胜任多种不同工作。
换个角度理解:强人工智能就是具有人类水平智能的AI。它不仅执行预设指令,还能自主思考、规划、创造和适应新情况——这些是狭义AI所不具备的能力。
在科幻作品中,通用AI常被描绘为拥有与人类无异的思维和意识,甚至情感。例如,电影《钢铁侠》中的J.A.R.V.I.S.和电影《她》中的Samantha,都是人类智能AI的想象范例。它们能自然对话、学习新知识,并灵活处理各种人类需求。
截至2025年,通用人工智能仍是理论目标,尚无任何系统达到此水平。尽管狭义AI取得了巨大进步,一些系统看似“多功能智能”,但它们尚未真正成为AGI。
专家们认为,AGI仍是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可能需要数十年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Ethan Mollick评论道:“尽管狭义AI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通用AI仍是重大挑战,可能还需数十年研究。”换句话说,通往AGI的道路漫长且充满艰难险阻。
为什么打造通用AI如此困难?...
原因在于,要实现人类般智能,AI必须融合多种复杂能力:语言理解、图像感知、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经验学习和社会适应等。这需要算法突破、强大计算能力以及庞大多样的训练数据。
此外,开发具有人类智能的AI还涉及无数伦理和安全问题,例如如何确保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以及人类如何控制当AI变得过于智能时。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社会和哲学层面。
虽然尚无真正的AGI,但近年来一些先进AI系统开始展现出一定的通用能力。例如大型语言模型(如OpenAI的GPT-3、GPT-4)能够执行多种任务:回答问题、写作、编程、翻译,甚至通过部分人类考试。
微软研究人员认为,GPT-4能够解决数学、编程、医学、法律等领域的新颖多样任务,且无需针对每个任务进行专门训练,其性能在许多任务上接近人类。他们认为GPT-4可视为AGI的初步版本(尚未完善)。
尽管如此,即使是这些先进模型,按照定义仍属于狭义AI,因为它们缺乏真正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受限于技术和训练数据的限制。
例如,生成式AI如ChatGPT知识面广,但它不会自主学习训练数据之外的新知识,也无法转向现实世界的物理任务,除非重新编程。因此,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仍是未来目标,而非现状。
为了更清楚理解,以下是一些假设的通用AI例子(未来若成功开发):
- 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助手:想象一个人形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所有必需技能——早晨为您烹饪早餐,中午开车送您上班,下午编写软件,晚上辅导孩子学习。这是理想的通用AI:一种能胜任大多数脑力和体力工作的智能体,无需人类逐项指导。
- 全能AI医生系统:一个整合所有专科知识的AI,能够基于症状和检测结果诊断任何疾病,并提出最佳治疗方案。不仅限于医疗,还能理解心理、营养、法律(如健康保险咨询)等领域。它就像一个智能的全科医生专家,全面辅助人类健康管理。
上述例子尚不存在,但正是AI研究者追求的愿景。如果有一天我们成功制造出通用AI,那将是科技的巨大飞跃——可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的“新工业革命”。
然而,伴随利益而来的是重大挑战和风险,如如何控制一个能自我改进、超越人类理解的智能体?这也是围绕AGI开发的诸多争议,要求谨慎推进。
在直接比较两者之前,还应提及AGI之上的概念——超级人工智能(ASI),即远超人类能力的人工智能,简单理解为远远超过人类智慧的存在。该概念目前完全属于科幻假设,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如果AGI是人类水平智能,那么ASI则是超越人类的智能。有人担忧,若ASI出现,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人类灾难,因为它过于智能且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不过这属于遥远的未来。在本文范围内,我们聚焦于更现实且接近的两级:狭义AI(现状)和通用AI(未来/期望)。
狭义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区别
总结来说,狭义人工智能(ANI)和通用人工智能(AGI)在多个基本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两种AI主要区别的对比和解释:
任务范围
狭义人工智能只能执行一个或少数几个特定任务,这些任务是预先编程或训练的(例如仅识别图像或下棋等)。相反,通用人工智能旨在完成人类能做的任何智能任务,即任务范围不受领域限制。简单来说,狭义AI是“一粒沙”,而通用AI是“一片海洋”。
灵活性与学习能力
狭义人工智能缺乏自主学习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完全依赖预先编程和提供的数据。而通用人工智能被期望能自主适应并学习新知识,类似人类通过经验学习。通用AI能够推理、形成意识或至少具备对世界的通用理解,而非仅仅执行预设模式。
当前发展水平
狭义人工智能已广泛存在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服务、智能设备无处不在)。而通用人工智能目前仅存在于理论,全球实验室正在研究,但尚无系统达到该智能水平。换言之,我们周围的所有AI目前都是狭义AI,即使其中一些非常先进,而真正的通用AI尚未出现。
典型例子
狭义人工智能包括虚拟助手(Siri、Alexa)、自动翻译软件、电影推荐系统、游戏程序(国际象棋、围棋)等。这些系统只做一种类型的工作,且在该领域表现出色。通用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实际例子,仅停留在想象模型。
电影和小说中的智能AI角色(如能独立思考的机器人、超级智能计算机等)是对AGI的想象。如果未来成功制造出一个多功能机器人助手或管理整个工厂的智能系统,可视为AGI的例子。但至今,现实中尚无AGI系统。
优缺点
狭义人工智能的优点是高度专业化,通常在其任务中达到高精度和卓越性能(例如影像诊断AI能快速分析成千上万的X光片,准确度不亚于医生)。
但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且依赖数据,无法自主扩展能力。相比之下,通用人工智能若成功,将具备极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力,这是其最大优势。但目前的缺点是开发难度极大:AGI需要复杂技术尚无解答,且面临众多技术和社会挑战。
风险与挑战
狭义人工智能总体上较安全且易于控制,但仍存在因数据质量差或任务范围限制导致的偏差(AI无法理解任务外的上下文,可能导致输入异常时处理不准确)。
通用人工智能潜藏着更大的伦理和控制风险:如果某天AI达到或超过人类智能,如何确保其行为符合人类价值观且不失控?这是许多AI专家和未来学者关注的问题。
例如,一个AGI可能自主改进并做出无需人类干预的决策,若其目标与人类利益不符,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开发AGI必须伴随AI安全和高级治理问题的解决。
总体而言,核心区别是狭义AI“懂一件事的所有”,而通用AI“懂多件事”。狭义AI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具体应用中,而通用AI是打造全面智能机器的宏伟目标。
>>> 了解更多: AI、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理解狭义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区别是我们全面把握当前及未来人工智能全貌的第一步。狭义人工智能已并正在生活中带来无数切实利益,从自动化工作、提升劳动效率,到改善服务和日常便利。我们熟悉的狭义AI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自动驾驶、数据分析等。狭义AI是当前AI时代的基石,有效解决具体问题。
而通用人工智能则如同AI研究中的圣杯——一个遥远但充满希望的目标。一旦实现,通用AI将带来巨大变革:机器能够完成几乎所有人类工作,开启科学、医疗、教育、经济等领域的新可能。
然而,伴随希望而来的是技术与伦理上的重大挑战。迈向AGI的道路依然漫长,需要科学家、工程师、社会专家和政府的跨领域合作。
总之,狭义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代表了人工智能的两个不同层级。狭义AI是现实——在有限领域内强大且有效,助力人类完成多种具体任务。通用AI是未来愿景——具有人类般的全能智能,充满希望但也充满挑战。
明确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合理期待AI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狭义AI的优势,同时为未来的通用AI做好准备。正如本文所强调:目前我们仅征服了狭义AI,而通向通用AI(乃至超级AI)的道路依然漫长。
尽管如此,AI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让我们更接近目标。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几十年内,曾被视为科幻的事物或将逐渐成为现实。